剛完成review
第一次做reviewer
很期待而且很有趣
是The Cities呢!
沒有想像過。
於是,戰戰兢兢咁寫
寫完了,很開心耶
近來追進度,college project掛滿,昨晚其中一組是想探討甚麼代表香港文化。小組選了霓虹燈箱為其中cultural artifact。
很有趣而且有心的討論。
讓我想起Chic cuisine或是Nouvelle Cuisine的身份認同探討。
昨日,完成家庭任務之後,在大館附近,入館看個快展。5 分鐘都好過無。
回家途上,路經一間近來極受歡迎的店。見無人,入去試試有無機會walk-in。
成為晚市第一位顧客,座在餐堂中心。正好是個做observation的好位置。
不用多久,席上滿座。
有種感覺,這裏沒有一種香港的感覺。覺得自己去了亞洲某地。
餐館座落SOHO,內播放節拍明快KPop,但Menu是日系食品,主打是新派腐皮壽司、反卷。熱賣飲品是奶蓋白玉烏龍,是台式風味。似是小小日式居酒屋,但不賣酒。韓風音樂不絕,想起首爾聖水洞,沒落的小工廠變身文青熱點。細細觀察,有點港式品味,待應團隊的team spirit ,極速爽快,感到小小澳牛伙計團體互相配搭的影子,當然是個捷然不同的highbrow version。
短短15分鐘,在半山些利街體驗2021的香港。chill極了。
全球在地化的近來體驗,田野考察是也。
[未來而來]
近來常聽到致未來的我、給未來的信
我有時也很想寫這一封信
但今致和一位學生傾完偈之後
我覺得我不用寫了
她說:
原來你是個未來的人
這個年頭他們做的東西
我在以前已是如此生活
很有趣的一番說話
我相信她不是個學生咁簡單
就是這個原因
我還覺得想待在大學裏
只想多見幾個未來來的人